中國光伏組件商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利)于26日發布2017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務報告。報告顯示,英利全年組件出貨量2.95GW,相比2016年的2170.4MW,同比增長36%;全年營收83.64億人民幣,相比去年營收83.76億人民幣,不增不減。
英利2017年的毛利率為3.6%,相比2016年的13.8%,跌幅巨大;2016年的毛利潤為11.5億人民幣,而2017年的毛利潤為3.05億人民幣,利潤縮水嚴重。
這也意味著,雖然賣出了更多的組件,但其卻并未從中獲利,陷入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的泥潭。誰能想到,當年zui風光的企業,卻如今淪落到背負著巨大的債務慘淡經營,漸漸走出我們的視線了呢?
四個維度四面楚歌
通過對2017年財報數據的細致分析,我們將從償債能力,運營能力,獲利能力和發展能力等四個維度評估英利報表中顯現的問題。
-償債能力:
截止2017年12月30日,英利總負債已高達200億,而其總資產值只有60億人民幣,資不抵債。身負巨債,英利的償債能力如何?
我們用流動比率來衡量一個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用資產負債率來反映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一般認為流動比率為2:1時,企業有較強的如期償債能力,但2016英利的流動比率僅為0.47,可以認為英利可能難以如期償還到期債務,2017年的流動比率相比2016年更低,反映出英利的償債能力有正變得更弱的趨勢。2016年的資產負債率為1.53,2017年為2.01,在長期償債能力上,同流動比率反映的情況基本一致。
-運營能力:
由于持續的重組及索賠風波,公司2017年年度虧損為32.3億人民幣,現金頭寸僅為3.67億人民幣。運營能力是一艘戰艦在風雨中掌舵能力,英利的運營能力如何?
財務管理學上通常用存貨周轉率來反映一個企業的銷售能力和流動資產流動性,這個值也是衡量企業生產經營的一個綜合性指標。由于僅知道2016年第四季度和2017年第四季度的存貨余額,因此我們姑且大概估算一下英利的存貨周轉率和周轉期。相比2016年,2017年的周轉率有所下降,周轉期變長,這反映出英利2017第四季度的存貨管理效率低,可能存在嚴重的呆滯,積壓的情況。
-獲利能力:
持續的獲利能力是一個企業強勁的造血能力,而盈業利潤率是衡量企業市場競爭力,發展潛力和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單從盈業利潤率上看,相比2016年,2017年英利營業利潤率從6.96%增長到7.17%,略有增長,但考慮到其組件出貨量的36%的增幅,營業利潤率實際上并沒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我們從英利的利潤表上可以看出,英利收益的主要來源為組件銷售,占比91%,剩余約10%的收益來源于其他,但這部分收入和成本相抵,沒有凈利流入,可以得出英利的收入來源單一的結論。
以2017年度合并經營報表的數據來看,組件銷售收益74.7億元人民幣,組件銷售成本為70.5億元,毛利潤僅4.2億元,綜合毛利率為5.96%。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資產減值損失等費用加起來,經營成本為32.5億元,經營虧損達29.4億元,也就是說英利全年主營業務并沒有將其收支平衡,實際上一直處于虧損的狀態。
-發展能力:
營業收入增長是反映一個企業經營狀況個市場占有能力,預測企業經營業務拓展趨勢的重要標志。營收不斷增加是一個企業生存的基礎個發展的條件。對比2017年的營收增長來看,該指標呈現負數,則說明英利的產品和服務可能不適應市場變化,*。
另外,受其經營狀況的影響,英利研發支出逐年下降,這對未來發展的潛力也有很大的影響。
外界不出產品融不到錢
從曾經組件出貨量*,贊助到今天資不抵債的過山車式發展,英利的發展歷程令人惋惜。
光伏業內的人提起英利,也是一種很無奈的語氣。“現在和他們打交道也比較謹慎”,英利的一家主要客戶營銷部門負責人曾對記者表示,英利的技術在行業內還是比較好的,而且產品價格也便宜,目前主要的問題在于資金。之前英利一度是zui大的光伏組件制造商,但擴張太快了,資金鏈撐不住,斷了。
說起英利,仿佛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情。“英利產品是很好,但它敗落的原因不是簡單地快速擴張,起初是因為前幾年上游擁硅失利,然后是下游電站盲目投資。zui后資金鏈斷裂,市場信用變差,才走到現在的地步”。
高風險讓潛在客戶望而卻步,與其承擔高風險,不如選擇回報穩定的其他廠商。這也讓英利陷入了低價銷售,卻越賣越虧的惡性循環。
任外界風言風語英利自有方向
相關政府為其“輸血救急”。2016年1月20日,銀監會和國家能源局支持對英利資產債務重組,這也味著英利集團正式啟動債務重組。在具體重組方式上,可能會將非光伏主業進行剝離,像無錫尚德那樣。
英利也在努力自救。2015年4月至今,英利都在通過“瘦身”——賣出公司其他資產的方式回籠資金。近兩年來英利已經剝離了其農業,貿易等副業,公司人數也減少近1/3。
2017年四月,英利宣布在五一到十一這段時間內將為雄安新區所有光伏電站提供免費維護,曾有人諷其。只是英利高管在后來的采訪中隔空回應了這個問題:只要雄安新區裝光伏,就算是不要錢,我也愿意。十月,英利“無人超市”亮相保定,以體驗店的形式為民眾提供近距離接觸、了解、購買光伏產品的機會;十一月份,英利承建的烏海市英能燃煤沉陷區100兆瓦“”基地開工建設,工期半年,預計2018年6月底建成并網發電。
翻閱英利相關新聞,一改往日雷厲風行的風格,低調地幾乎快要被人忘記。
及至今日,英利債務重組兩年尚未有重大突破。債權人、投資人和企業多方角力,誰占上風,難以判定。對于券商,美股退市,供應商索賠,申請,資產重組等每每使得英利被推上風口浪尖上的新聞,英利內部對此都有一番自己的理解。
英利高管在一次采訪中對這些外界關注的話題做了一一解釋。關于券商:在商言商,通過法律方式維護自己的利益是券商的權力;關于是否退市:公司有18個月來改善市值,現在談論為時尚早;關于供應商索賠:與外企行事風格有關,仍保持著密切;關于申請:不考慮,對誰都沒有好處;關于資金重組:需在債委會統一安排下,有序推進,沒必要定一個時間點。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作為局外人,我們僅從財報上分析英利的經營狀況,對于它的重組自救,成與不成都會是光伏發展歷程中的一段精彩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