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各大主流車企在智能網聯汽車上的投入和布局,自動駕駛正加速向產業化方向靠攏。在日前舉辦的2019年世界交通運輸大會上,東南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公路學會自動駕駛委員會主任冉斌表示,車路協同技術有望讓大規模自動駕駛提*年至15年到來。
“自動駕駛汽車涉及人和車、車和車、車和路之間的配合。過去10年我們都在談智能汽車,它需要搭載更全面、更靈敏的感應器和智能設備,要在短期內實現大規模部署是比較難的。”冉斌表示,考慮到道路智能化,把智能設備安置在道路上,通過通信網絡,感知到的數據可以共享給周邊更多車輛,這樣將大幅減少設備需求數量、降低成本,使車路更好地協同。
過去幾年,在特斯拉試驗自動駕駛技術時,系統因無法辨別前方白色車輛和天空的區別,或是沒有避讓突然出現的車輛等情況而造成事故。冉斌認為,如果有智能道路的話,就可以避免這樣的事故。
“自動駕駛要實現落地,一定不能忽視‘車路協同’這個關鍵點。”在冉斌看來,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系統包含“三個聰明”:一是聰明的路,二是聰明的車,三是兩者合二為一的聰明系統。
那么,聰明的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系統會是什么樣?冉斌提出了車輛自動化、道路智能化和網絡互聯化三位一體的自動駕駛發展技術路線。
試想一下,在行駛途中,路告訴車“實時路況”,車告訴路“經歷了什么”,實現人、車、路的信息交互,這會讓駕駛員在行駛中既安全也,還將促進智能交通及智慧城市的發展。
冉斌告訴經濟日報記者,車路協同的自動駕駛系統將經歷4個開發階段:一是信息交互,道路可以在汽車還沒有達到路口前就告知相關的路面信息;二是感知、預測和決策協同,幫助汽車做出決策,尤其是在復雜的環境當中;三是控制協同,形成智能道路和智能汽車的共同決策,未來可以運用在公路、城市道路與普通轎車和大巴車上;四是先進的車路一體化或者車路協同,邁向縱深探索。
“在這一過程中,車輛制造商不能僅是單純造車,它需要考慮整個車路協同系統,道路建設方也不能只考慮路的因素,必須統籌規劃車和路兩類因素。”冉斌說,未來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的責任主體不僅僅是車和路,隨著車路協同內涵的不斷豐富,其責任主體會越來越多。
事實上,國內諸多科技*已經紛紛開始著手探索車路協同領域。2018年底,宣布正式開源“Apollo”車路協同方案,向業界開放其在車路協同領域的技術和服務,讓自動駕駛進入“聰明的車”與“智能的路”相互協同的新階段,全面構筑“人—車—路”全域數據感知的智能交通系統,至今已擁有120多家合作伙伴;無*偶,阿里巴巴獲頒杭州首張無人駕駛路測牌照,并宣布升級汽車戰略:由車向路延展,利用車路協同技術打造全新的“智能高速公路”,將于杭紹甬高速上作出探索。
“智能汽車、智能道路和智能系統——我們的目標是把它們結合在一起,推動一體化發展,有望在2035年建成以人、車、路、云為基礎的智能網聯交通系統并全面鋪行。”冉斌說,隨著5G商用牌照的正式發放,實現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系統的腳步還會更快。